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文章與現代性專題研究
Special Topics on Prose and Modernity 
開課學期
108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劉正忠 
課號
CHIN7475 
課程識別碼
121 M36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新504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82CHIN7475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漢語傳統的舊文章體系似乎已被新文學方案所取代,但部分還在白話文裡存活了下來。本課程起於對「現代散文史」的關注,卻稍稍質疑其合理性與完整性(它們大多被若干有限的文類與風格佔領了,不是「現代」的「散文」之全貌)。藉由「文」、「文章」與「散文」的重談,檢視原始材料,迴看近代與現代、中土與異邦、新文學與舊文學交詰互滲的年代,以試探建構較全面的現代文章理論的可能。 

課程目標
1.反省新舊文學、中西美感、文學與歷史之間的互動關係。
2.培養分析散文的篇章結構、歷史構造、美感類型之能力。
 
課程要求
1課堂報告
2期末報告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教師自編講義 
參考書目
1. 王風:《世運推移與文章興替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5。
2. 王德威:《如何現代,怎樣文學:十九、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》,台北:麥田出
版社,2008。
3. 王德威:《被壓抑的現代性:晚清小說新論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03。
4. 平田昌司:《文化制度和漢語史》,北京:北大出版社,2016。
5. 林少陽:《「文」與日本學術思想:漢字圈1700-1990』》,北京:中央編訳出版
社, 2012。
6. 林少陽:《鼎革以文:清季革命與章太炎「復古」的新文化運動』,上海人民出版
社, 2018。
7. 夏曉虹、王風編:《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》(合肥:安徽教育出版社,2006。
8. 夏曉虹:《詩騷傳統與文學改良》,杭州:浙江文藝出版社,1998。
9. 秦燕春:《清末民初的晚明想像》,北京:北京大學,2008 。
10. 梅家玲:《從少年中國到少年台灣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12。
11. 陳平原:《千年文脈的接續與轉化》,香港:三聯書店,2008。
12. 陳平原:《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 : 以章太炎、胡適之為中心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
2000。
13. 陳平原:《中國散文小說史》,台北:二魚出版社,2005。
14. 陳培豐:《想像與界限:台灣語言文體的混生》,台北:群學出版社,2013.
15. 黃錦樹:《文與魂與體 : 論現代中國性 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06。
16. 黃錦樹:《論嘗試文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16。
17. 柯慶明:《古典中國實用文類美學》,台北:台大出版中心,2016。
18. 鄭毓瑜,《姿與言:詩國革命新論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17。
19. 龔鵬程,《文化符號學》台北 : 台灣學生書局,2001。
20. 李歐梵,《現代性的想像:從晚清到五四》台北 : 聯經出版公司,2019。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3/06  文章黼黻的傳統
 
第2週
3/13  報刊與遊戲文章 
第3週
3/20  述學、論說與演講 
第4週
3/27  Essay到中國
 
第5週
4/03  小品,隨筆,雜文 
第6週
4/10  抒情,詩化與自剖 
第7週
4/17  文的敘述性 
第8週
4/24  翻譯,歐化與文白 
第9週
5/01  中國散文史I(1918-1929) 
第10週
5/08  中國散文史II(1930-1939) 
第11週
5/15  中國散文史III(1940-1949) 
第12週
5/22  台灣散文史I(1920-1945) 
第13週
5/29  台灣散文史II(1946-1969) 
第14週
6/05  台灣散文史III(1950-1969) 
第15週
6/12  台灣散文史IV(1970-1989) 
第16週
6/19  台灣散文史V(1990-2019) 
第17週
  成果發表I 
第18週
  成果發表II